厦门振为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领域
  • 军品

    在军工领域,粒子阻尼减振降噪技术能解决国外“卡脖子”的难题,改变我国核心基础件受制于人的现状,采取“研发+服务+产品”的盈利模式,厦门在装备升级阶段以研发切入,在研发过程中形成产品,公司已经和中国航天科工、中船重工、中国兵器等行业领头企业开展了密切的合作,并研发了多款军工领域的减振产品,助力国防。在当前复杂国际局势下,国家正大力发展武器装备,计划未来5年在航空航天、船舶、陆装等领域列装更多产品。

  • 航空航天

    2021年~2023年我国将用长征五号B火箭发射空间站核心舱建设空间站,均已列装厦门振为研制的阻尼盒。我司产品经火箭飞行试验验证,实现了我国大直径舱箭分离技术的重大突破。

  • 船舶

    抑制高端船舶的噪声和振动至关重要,针对高端船舶的动力设备,已研制出基座专用粒子阻尼器,该产品已在新一代高端船舶动力设备陆续列装

    针对水面舰艇和大型滚装船等民用船舶开展大量应用,针对DNV-GL船舶振动控制元器件国外“卡脖子”的难题,实现了国产化替代,改变我国核心基础件受制于人的现状,目前已通过实验验证和海洋环境下的性能考核验证,在海洋装备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 民品

    在民品领域,粒子阻尼减振降噪技术通过技术降维打击,将军品技术转化成民用,具有普遍适用性特点:在建筑、化工、轨道交通、特高压、新能源、通信、
    煤炭、钢铁等众多领域均可应用,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社会效益。振为公司采用“产品+服务+项目+合资”的盈利模式模式,基于本身具有的施工资质,既提供

    产品,也提供技术方案和施工。同步采用吸引投资机构以及直接和央企采用合资的方式,快速打开民品领域。

  • 建筑

    建筑和化工领域厦门振为与世界500强之一的央企中化集团合资成立子公司——厦门环寂高科有限公司(如图4所示),实现资源的垂直快速导入,利用中化集团内部市场优势,实现市场份额快速扩张,子公司环寂高科已经和厦门市政府签订12个亿产值的对赌协议,并且5年科创板上市。

    目前已经在中化集团各子公司如中化泉州石化等公司开展全面合作。经测算,在中化集团内部每年的产值可达3-4亿元。目前国家已启动中国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集团两化融合,预计在新的集团,每年的产值可达6-7亿元,未来发展前景极其广阔。

  • 化工

    肖望强教授应用该技术在中化集团最大的石油仓储物流企业——中化兴中石油(舟山)有限公司,针对石化领域动设备如输油泵、罗茨风机、变速箱等,静设备如焦化塔、锅炉、管路等,形成一套阻尼粒子多参数的石化设备减振工程设计方法及配套阻尼装置,如下图所示。目前已经在中化集团各子公司如中化泉州石化等公司开展全面合作。经测算,在中化集团内部每年的产值可达3-4亿元。目前国家已启动中国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集团两化融合,预计在新的集团,每年的产值可达6-7亿元,未来发展前景极其广阔。

  • 轨道交通

    在高铁、轨道领域,作为厦门市“以才引资”的典型,肖望强教授带领厦门振为公司和中车集团、铁科院等已经全面开展合作,计划未来5年内再成立1-2家与央企的合资公司,实现技术在国家重点产业的快速应用和转化。

    高铁动车行驶过程中的产生的振动和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舒适性,粒子耗能减振器可以在高铁动车原有减振基础上减振40%,保障零部件使用寿命,提高乘客舒适性。

  • 新能源

    新能源于特高压、电网、核电、煤炭等能源领域,已和南方电网、金风科技、中核集团、神华集团等央企开展全面合作,替代之前的技术达到轻量化、高稳定性、节能环保的目的。肖望强教授带领厦门振为坚持“深耕军工、降维民用”的核心理念,在空天科技、深地深海深耕的同时,降维民用在建筑、化工、轨道交通、特高压、新能源、通信、煤炭、钢铁等民用领域同步推广,聚焦关键,带动整体,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共有1页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技术支持: 97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